新聞來源: 華人健康網    2013年3月14


 


老是擔心事情做不對,對每一個細節作業反覆檢查嗎?當心強迫症上身!一名從事工廠品管工作的 張 小姐,一件產品反覆檢查10多次也無法安心讓產品過關,造成工時延長、效率減低,經精神科醫師診斷發現罹患強迫症,才會有行為失控的問題。


白聰勇醫師表示,強迫症是一種焦慮性精神官能症,患者常會不自覺地重複相同動作,不做又會覺得煩躁不安。


 


除了反覆檢查同一件產品, 張 小姐回家後也會不停地洗手,卻總覺得手髒無法洗乾淨,碰到物品後就控制不住跑去洗手,造成雙手越來越乾燥。


 


童綜合醫院心身科醫師白聰勇表示,強迫症是一種焦慮性精神官能症,通常因為身、心、環境因素的任何一方面出現變異,失去原有平衡,導致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的不足而發病。


 


強迫症患者的人格統整功能尚屬正常,具病識感,知道自己出現不正常的重複、強迫性行為,但是因無法克制強迫性想法帶來的焦慮,只好以反覆性動作的行為來抵銷煩躁和不安。


 


白聰勇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重複做某些動作或行為,或者腦中反覆出現某種意念、衝動、影像,且這些問題已對常規生活造成嚴重干擾,每天浪費超過1小時,建議趕快找專科醫師協助,進行藥物、認知行為等治療,以免病情惡化,可能讓工作停擺、求學中斷。


 


臨床看法:


 


在我對強迫症的臨床經驗中,強迫行為類型可能是強迫症中較常見的類型,因為重覆的症狀表現在外顯行為,很容易被外人察覺到,若旁人再加諸壓力在個案身上,例如要求不要再作重複的動作,以及忍受他人異樣的眼光,如此多重壓力之下,因此就醫的比例很高。


 


強迫症的治療傳統上多以藥物為主,例如抗焦慮或抗憂鬱的藥,但效果不彰,原因是那是大腦的慣性迴路出了問題,而非病變,藥物只是讓大腦控制意識行為的部份,使反應較緩,看起來重複的動作變少了,但在潛意識中焦慮的情緒並沒有得到紓解,常誤以為強迫症好了,停藥之後,原來被壓抑的情緒,皆會傾巢而出,產生更不舒服的感受!


 


其實大腦是可以改變的,有時候可以利用唱歌(或其他行為)來轉移注意力,以擾亂原有之重複的程式,當強迫行為出現的時候,提醒自己有所轉換,來改變(中斷)大腦的舊迴路,逐漸建立新程式、新認知,讓自己不再受束縛。


 


陽光心靈診所---強迫症專欄


http://www.sunnymind.com.tw/main.php?category=15&record_id=105&detail=1


 


王紫光 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