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路透社/中央社   2013 02 22


 


美國一項研究報告今天指出,曾遭霸凌和曾霸凌他人的兒童,都面臨在多年後罹患憂鬱症、焦慮症與恐慌症的較高風險。


 


研究員先前已知霸凌行為會同時對受害者與加害者帶來心理層面的衝擊,但不清楚這些影響會持續多久。


 


這份刊登在「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JAMAPsychiatry)的最新研究發現,罹患憂鬱症與焦慮症的風險,與求學階段遭受霸凌經驗的兩者關連,至少會持續到20多歲,尤以同時為霸凌加害者與受害者最為嚴重。


 


研究小組領導人、杜克大學醫學中心(Duke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臨床心理學家柯普蘭(William Copeland)說:「令人訝異的是,就算歷經10年光景,直至受害者成年後,我們還是可以看到當年成為霸凌受害者與加害者留下的印記。」


研究對象為1420名分別在916歲期間遭受霸凌的孩子,研究人員追蹤並評估他們的精神狀態直至26歲。


 


研究人員發現,相較於沒有霸凌經驗的年輕人,曾為受害者的人罹患各種精神疾病的風險較高。


 


舉例來說,沒有霸凌經驗的孩子,日後罹患焦慮症的風險是6%,霸凌受害者的風險是24%,同時是霸凌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風險則是32%


 


 


臨床看法:


 


霸凌的現象層出不窮,但霸凌的定義卻因人而異,事件本身是如何造成傷害,往往與家長、個案及校方如何看待有很大關係,尤其在事件發生後的解釋方式,如果有恰當的引導,應可降低被霸凌者的傷害至最低。


 


若不幸成為霸凌事件中的被害者,周邊的家屬或師長的安撫與反應相當重要,例如:曾經有個小孩在倉庫看到一條蛇,他嚇壞了!跑回家去跟媽媽哭訴,這時媽媽引導孩子從另蛇的觀點來看事情:其實剛剛有條蛇在倉庫看見一個小男孩,小蛇雖喜歡小男孩,但因為覺得害怕,嚇得回去找蛇媽媽了!)


轉換觀點的方式,使當事人覺得,或許欺負他的人,並非他想像中的可怕,讓他有機會去面對這樣的困境,設法想出可以解決困境的辦法,以免噩夢在腦海中不斷的徘徊,影響往後的生活。


 


至於加害者的部份,在欺壓他人同時產生的優越感,會使自我膨脹,在成長的過程中,如親友未對加害者適時引導改正,當未成熟的大腦對這樣偏差的行為認知失調後,將來若有比他更加強勢或無法讓他隨心所欲的環境時,他很容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痛苦!看起來是加害者,最後仍會成為受傷的個案!


 


 



王紫光 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