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健康醫療網    2013115

據陽明大學研究顯示,國小學童每天跳繩30分鐘,持續進行20週後,可增進自律神經控制,有效改善學習能力。各項相關研究也指出,跳繩30分鐘所達到對健康的幫助,等同於慢跑90分鐘,是個器材取得容易,且不受天氣、場地影響的有氧運動項目。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醫師詹佳真表示,運動能促進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讓整個大腦迴路的神經元彼此連結起來,不同的神經傳導物質會讓人產生不同的心情,如「正腎上腺素」分泌不足,就會感到懶洋洋;「多巴胺」能使心情愉悅;「血清素」則可提昇情緒與記憶。而規律運動就能調節正腎上腺素、多巴胺及血清素的分泌,達到紓壓效果。


詹佳真醫師進一步指出,據陽明大學研究發現,學生每天跳繩30分鐘,連續跳20週,不僅能改善學習能力,跳繩也能促進學生長高、增加反應力及彈跳力,進而增加學童在其他運動上的表現與自信心。


需提醒的是,年紀較長者必須注意自己的膝蓋負荷度,跳繩時雙腳併攏、用腳尖跳。隨著年紀越長,每分鐘跳繩的次數也須遞減。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一般父母若活動量大,小朋友的運動量也會跟著提昇,且超過90%小朋友會跟父母一起運動。過去董氏致力於推廣學童慢跑,而據研究,跳繩30分鐘所達到對健康的幫助,等同於慢跑90分鐘,且不因環境受限,是個簡易並可親子同樂的運動方式。


為了鼓勵學童透過跳繩建立良好的紓壓方式,董氏基金會將跳繩活動「跑跳好心情」推廣至全台16所國中、小學,並在大台北地區5所國小設計一系列推廣活動,5所國小共13千餘名學童,累積跳躍次數截至17已突破16千萬下,平均每位學童跳躍12千餘下,成果驚人。


臨床看法:


 


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這樣的觀念已深植在許多家長的心中,連帶的也影響到學校的教學制度,注重成績已變成大人小孩生活中的唯一指標,每學期課表中只有2節體育課,有些老師卻還要剝奪拿來考試,這樣的模式,孩子真的能學的比較好嗎?


 


在《運動改造大腦EQ和IQ大進步的關鍵》一書中有提到:革命性的「零時體育計畫」,這個計畫的研究是,身體活動能觸發一系列促使腦細胞產生聯繫的生物變化。大腦要學習,這些聯繫就必須存在!神經科學家在這個研究中更清楚一件事:運動可以為大腦提供獨一無二的刺激,它能創造一個讓大腦有準備、有意願並有能力去學習的環境。


 


 


好比一些精力旺盛的孩子,透過規律的運動,可以舒緩好動的現象,對於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也大有幫助,若老師、家長能在孩子學習新知識之餘,讓孩子多點運動的機會,更能使孩子在學習上事半功倍!


 


王紫光  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