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聞來源:聯合晚報 2012/07/23


 


美國丹佛發生電影院槍擊案,造成12人死亡、數十人受傷,嫌犯疑似模仿《蝙蝠俠》電影中的反派「小丑」犯案。台灣心理學會理事長、亞洲大學副校長、心理系講座教授柯慧貞針對大學生進行研究發現,網路成癮者的敵意反應、妄想意識較一般人高,有提高攻擊暴力行為的危險性,利用網路「忘憂增趣」與「解禁慾望」的網路使用者,成癮機會偏高。


 


研究團隊另針對567名大學生深入訪談,發現有自戀型性格障礙、反社會性格障礙、邊緣性性格障礙等三類性格障礙的大學生,網路成癮的比率偏高,分別達66.7%62.5%52.2%


 


柯慧貞表示,從已知的有限資料得知,美國槍擊嫌犯具有網路成癮的跡象,雖尚未審判無法得知他的心理狀態,但研判嫌犯就是典型的脫離現實,將現實與虛擬世界搞混,更不排除嫌犯有性格障礙。


 


研究團隊長期針對大學生網路成癮進行追蹤調查,有效樣本3166人。研究顯示,約10%15%的大學生有程度不一的網路成癮。


 


研究將網路使用分成獲取資訊、忘憂增趣、社交交友與解禁慾望四大類,結果顯示,大學生使用網路獲取資訊的比率最高,解禁慾望的比率最低。一年後再分析大學生成癮狀況,發現使用網路來忘憂增趣與解禁慾望的學生,與網路成癮有高度正相關。


 


柯慧貞指出,具有自戀、反社會與邊緣性格者,比一般人更想利用網路活動來進行角色扮演,解禁並發洩現實生活中未能順遂的慾望。其中邊緣性性格障礙者人數較多,性格特質為神經質高、敵意高、內心常覺得無聊、空虛,對自己的未來、自己是誰也常感迷惑,在不同場合可能表現出不一樣角色,他們玩角色扮演電玩或線上遊戲,可以滿足其特性,但長期沉溺反而會加重症狀。


 


柯慧貞擔憂,不好的網路使用動機會成癮,尤其是現實生活中不易獲得滿足的慾望,在虛擬世界中獲得高度滿足後,就有可能因此成癮。當網路成癮後,可能會增加「妄想意識」,甚至有「脫離現實」的狀態。若經常把現實與虛擬生活搞混,很可能已經網路成癮。




臨床看法

 


這個問題不斷地被提醒,仍有許多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家長,或已具有選擇能力的年輕人,不願改變。將來就只好被”—被暴力、色情電玩給破壞的大腦!帶向不可測的陰霾深淵!


 



王紫光  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