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日期:2010/09/01


看什麼都不順眼、想找人吵架、回嗆! 雖然景氣開始好轉,但大家的工作壓力有增無減,如果不懂得適時紓壓, 連 醫師自己也會抓狂。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近一周內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推估全台近四百八十萬人身陷煩躁易怒情緒中,尤其是待業者、藍領階級、投資經營者特別明顯。


日前一位外科名醫因工作壓力大出現精神症狀,被精神科同僚診斷記錄在病歷上,雙方鬧得對簿公堂,類似這種因壓力大引起的精神情緒問題已越來越普遍。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昨天發表針對二一二九位十五歲以上民眾所進行的調查,發現廿五.一%的民眾「一周內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因感覺不爽,情緒忍不住失控、抓狂,其中四十萬人呈現嚴重煩躁,須尋求專業協助。


台大精神科教授李明濱表示,國外研究發現,經常動怒罹患心肌梗塞、冠心病、胃潰瘍的比例,比一般人高出廿倍,甚至容易罹患癌症,在高速公路上出車禍的比例高,尤其是以A型性格、性急、求好心切的人特別明顯,不但傷身也會傷人。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 賴德仁 醫師說,凡事要求完美和效率的人,因生活忙碌、缺少休閒活動、時常壓抑情緒,特別容易感覺煩躁,其實,精神科醫師天天看憂鬱症患者、聽病患吐苦水,也要懂得紓壓。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祕書長、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建議,煩躁時可運用「放、離、紓、轉、正」五字訣,「放」鬆深呼吸、 暫「離」現場、 適度「紓」解情緒、試著「轉」換心境,「正」向思考,化解暴怒的情緒,才能遠離憂鬱症。


 


臨床看法


 


這應該是夏天做的市調,悶濕燥熱的天氣從生理影響心理是很明顯的,如果再加上飲食錯誤,更是雪上加霜。


從大腦潛意識的角度來看,暴怒的人的大腦其實有一個常走的慣性路徑,不一定是修養或認知的偏差,因為他們常在暴怒的事後呈現反悔的情緒。


除了天氣或飲食加重生理因素之外,往往是因為習慣性暴怒使然,特定的刺激因子出現--人、事或情境因素,大腦即走向慣性程式路徑,於是一發不可收拾,之後心理即使懊惱,ㄍㄧㄥ住不願承認的還是居多。


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逆轉大腦的慣性迴路,免得別人傷心,自己則傷心又傷身,!


 



王紫光  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