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個案缺乏自信的訴求下,很容易以潛意識的資源引導其改變得自信。不論是家長問我或是個案本身,對於多數在過度呵護下長大的年輕人來說,如同近期一本暢銷書:最後的演講 作者所言:要給孩子自信心,那不是你可以給他們的東西,而是必須由他們自己建立!


如果你是被保護比較多,歷練或挫折比較少的,不論你年紀如何,只要你願意踏出去,開始以下的建議,未來的你會是更有自信的自己!


 


1.        多閱讀閱讀並非指教科書或專業書籍。不論你離開校園了沒,閱讀各類不同的書籍,尤其是一些具啟發思考價值的書類,或是小說都好。我們無法同時過不同的人生,但透過閱讀的思考想像,或是電影的描述,我們會有揣摩他人生活的想像能力,如此有利於自己去瞭解不同處境的他人,在人際互動中,容易理解別人所描述的狀況,當然也會有較多的同理心。這對人際關係、理解及表達能力都會更加分。


2.        尋找並體驗不同的生活經驗大腦的神經網絡是透過不同的刺激而活絡,愈單純化的生活愈容易帶來單一的想法,缺乏彈性與可能性,讓自己的思路走向死巷子裡。例如設計一趟旅行,不是跟團那種幾乎不用思考的玩法,最好招朋引伴找幾個朋友,從搜集資料開始到完成旅行,甚至回來整理記錄,都可以是創造新經驗、活化大腦的好方法。


3.        從做家事開始訓練自己獨立生活能力—“做家事是一個統稱,指的是生活自理能力,許多個案不解為何我會建議他們做這樣無聊的事,簡單的說,透過完成一些小事可以逐漸堆疊出一個人的成就感及自信,你認為一個女生很會烹飪食物,整理收納工夫很棒,相較於一個凡事倚賴父母幫她完成的女生,哪一個比較吸引人? 一個很會將屋子整理得有特色,偶爾DIY做做工藝佈置房間的男生,是不是也很有魅力呢?


別小看做家事的功能,在過程中可以培養一個人的思考力、組織力等,重要的是帶來成就感及自信心。經常依靠媽媽或外力完成家的維護,往往得不到上述的好處。


 


4.        建立自我價值觀現代人很難不被流行所影響,大量商業化的曝光,把年輕人的腦袋洗得淋漓盡致,於是在追求物質化的過程中喪失了自己。有機會多閱讀多思考,想想自己要什麼,建立屬於中道的價值觀,讓自己活得扎實些,否則今天媒體宣傳什麼就追著跑,明天再換個目標,日子久了,人就迷糊了,這種迷思會讓人沒有安全感,進而對自己懷疑起來,何來的自信呢?


 


5.        訂定生活目標如果你的眼光向前時,還會注意腳下的雜草嗎?當你一直在抱怨時,很可能是因為你的目標還不夠明確,或對目標的努力不夠。焦慮的人通常很容易陷入庸人自擾的情節,原因是將目光聚集在不合意的事物上,缺乏或忘了原來自己喜歡的人事物,久了,就容易有否定自我的情緒出現,相反的,有目標的人會因為積極做有期盼的事,生理上配合著分泌快樂荷爾蒙,隨著事情的完成,目標的接近,人就愈來愈肯定自我,當然自信的程度也隨之升高!


 


6.        習慣答案不只一個不知是教育制度的慣性使然,還是生活經驗過少,在臨床發現個案常煩擾自己的事件,往往是因為答案只有一個,而且是不舒服的那個,有機會可以試著詢問長者或有智慧的人,會發現答案不只一個,解讀事件的角度會影響我們對該事件的看法。若常負面解讀事情的人,壓力容易產生且累積。如果想讓自己快樂一些,可多練習遇到事情的時候,除了第一直覺產生的答案外,再多想像2~3個不同角度的可能答案,負面想法之外,可能帶來的好的影響是什麼?彈性思考會讓我們放鬆,不易被情緒給困住了。


 


7.        有禮貌、多助人這是一種宇宙的鏡相反應。你對常常說:「請、謝謝、對不起」的人感覺如何?看到會讓座、熱心助人的人,你感覺如何呢?如果你喜歡這樣的人,你也可以試着這麼做,你投射給這環境或社會的,對方也會如此地回饋於你。透過助人,更容易讓自己肯定自我,輕鬆得到自信!


 


有人問我像以上的建議要做多久才會有效?我認為有決心、多點用心會較快感受到自信已悄然提高了,相信除了你會更喜歡自己之外,周邊的人也會更欣賞你!


 



王紫光  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