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日期:2010/02/13 02:01 黃文正/綜合報導


 


長久以來,口吃一直被認為與家族遺傳有關,不過,最新研究證實,與代謝失調有關的三個基因變異,可能也會影響一般人大腦部分功能,進而引發口吃。新發現可望開拓新療程。


這項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醫學報告,廣泛研究巴基斯坦、美英等國案例。據統計,全球成年人約有一%罹患口吃。有口吃的兒童若早期接後治療,多能矯正成功,若是成年人,僅能靠降低焦慮和調整呼吸以改善說話功能。


如今,美國《國立失聰和其他溝通障礙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Deafness and Other Communication Disorders)的研究團隊希望,他們的新發現能提供口吃的新療程。


三個基因中,與嚴重代謝疾病有關的兩個基因「GNPTAB」和「GNPTG」,被腦細胞用來處理廢物。「GNPTAB」和「GNPTG」基因若變異,會導致「黏脂質症」(Mucolipidosis II),會讓細胞堆積廢物,造成關節、心肝等疾病與語言失調。


 


臨床看法


我深深覺得這是一個偏頗的報導,對口吃的患者無異又像其他醫學上找不到合理解釋的病症一樣,一律推給基因,反正它無法抗議!


我的門診中已成功處理許多口吃的案例,他()們多半嘗試過其他諸如語言治療等方法,花錢費時,幾經周折後才來到我這裡。相信嗎?許多的口吃困擾都與在某些情境下會特別緊張或焦慮有關,他()們並非隨時都口吃,往往有了第一次失敗表達經驗之後,在大腦烙印一個不好的連結,造成之後遇到類似狀況就卡住了,於是結巴吞吞吐吐的經驗又再影響下一次表達。經過NLP的潛意識路徑轉換之後,幾個小時的治療就可以讓這樣困擾的患者有一個自信加分、一掃過去陰霾的好經驗,這說明基因是可以改變的嗎?我的見解是口吃與基因無關,倒是與情緒經驗有更大的關係!


 



王紫光 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