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難免遇上不公平的事,搞得自己不開心,不開心的時間會維持多久,通常依我們對那件事、或造成那件事的對方之在乎程度有關,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前幾天家人告訴我她最近運氣不佳,接連遇到消費上客服的問題,買了蛋糕,第二天竟已見發霉,氣得牙癢癢的,拿给店家看,竟只淡淡地說,「妳再換另一個回去吧!」,沒有要做精神賠償的意思,氣得她發誓再也不去買那家的麵包了;為了年終大掃除,到大賣場買了掃除用具,回家拆封才發現不是新貨,是已經用過的舊品,氣得想告消基會或用其他洩恨方式解決;另外這兩天週末,為了久不見的朋友北上來聚會,特地請吃飯,竟又碰上餐廳額外計價餐點,竟未事先告知,結帳時見到平白多出的幾百塊,礙於請客面子問題,默默吃了黑店的悶虧,回家發了一堆牢騷….


 


接連幾天發生的倒楣事,也難怪她不舒服。此時講道理實在不是時候,除了同理她的情緒,稍做安撫之外,我分享了一個心理學實驗: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教授Brad Bushman,找了600個學生寫文章,給了同一個題目,他們也都寫得認真,煞有其事地交給教授,Brad Bushman不但自己批改且故意給了這600個學生很低的分數,另外再親筆批注:「這是我見過最爛的文章。」同時簽上另一個學生的假簽名,故意製造他們之間的仇視感。


在這600個學生都知道是誰給了他們爛分數的情況下,Brad Bushman將他們分成兩組,一組人讓他們看給分數的學生照片,同時給沙袋讓他們盡情搥打;另一組人數差不多,同樣知情(誰給爛分數&照片)的狀況下,讓他們進入另一個房間,請安靜地聽一段時間的音樂。


 


之後,發給問卷,評估他們的憤怒情形,並再請全員做個遊戲比賽,由觀察人員記錄他們的暴力指數,結果猜猜看如何?


 


統計結果發現,兩組學生的差別是,搥過沙袋的人在後來的遊戲中表現得更暴力;而另一組聽音樂的學生則是平靜許多。


 


這推翻了過去傳統大家習以為常的做法,以為遇到不開心的事就找人吐苦水、大喊大叫、宣洩憤怒會對原來不開心的事有情緒緩和的效果,其實不然,選擇轉移你的注意力聚焦的方向,讓自己輕鬆愉快,再重新來看原來發生的事也就沒什麼了!


 


下次,如果真的遇到不順心的事,請記得試試看這建議!


 



王紫光  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