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年約35歲的年輕人進了我的診間。


「公司同事都喜歡扯我的後腿…..所以乾脆辭職不幹了」,「媽媽比較疼弟弟,給了他很多的照顧,我呢?只分到一些財產」,「老婆對我不夠體貼……賺的錢又少,害我到現在還在租房子….


 


一連串的抱怨,在初診的前半段,瞋恨的眼神、憤怒的言語,矛頭都指向他周邊的親人、朋友、同事,這樣的場景在我的診間並不陌生,似乎總有許多的壞事都發生在他身上…….


 


這是一種主訴類型,也許很容易看出來的是,個人價值觀出了問題,大腦認知系統的解讀方式與他人不同的結果。另一方面,有些個案真的是命運多舛,在自己尚未有影響能力之前(例如童年);或非自身因素所招致的禍害,因此一路承受生命歷程的艱辛而累積許多的負面情緒,諸如創傷、怨恨、憤怒、恐懼等傷害心靈的包袱。這樣的個案,其實是很需要協助的,而且通常不是傳統導正認知的方式,如果能引導這樣的個案,運用大腦潛意識的資源,例如NLP(神經語言程式)的方式清除過去的事件傷害,讓陳年往事不再與現在的情緒連結,他(或她)才能自在且積極地面對未來。


 


即使如此,任何人都可善用相互關係的影響,如同線的兩端,你在線的一頭,如何動就如何影響到對方;對方如何動,也會牽動到你,連動關係就在你來我往之間,巧妙地變動中成了另一種局面。生活中的球類運動是如此,棋賽也同樣如此。這就是interaction(交互作用)


 



 

相互關係發生在許多種關係中,如:


(自己) v.s. (親人、朋友、同事、陌生人…..)


(自己) v.s. (動物、植物、用品…..) 


(自己) v.s. 環境 (房子、社區、大自然、地球…..)


 


上述個案其實是價值觀的問題,如果他願意,NLP的潛意識處理,可以鬆動他唯錢論的價值系統,但若沒有自己可能有問題的體認(心靈上的病識感),縱然有再新的治療方式也幫不上忙!


 


常有些個案在初診時問我,如果他心理的情緒困擾解決了,但周圍的環境,如家人、同事還是沒變,問題不是一樣存在嗎?


我回答他,當你看他們的眼光及心情不一樣時(即心結不在時),你與他們的互動關係就會改變,當然,整個狀況就會好轉啦!你的發球球路不同時,對方理所當然會有異於過去的回應方式,原來你認為的死局,自然就破了!


 


人我的關係中,我們容易想到別人對待我們的不好,忘記了我們自己其實掌握了更多,我們往往忽略自己給予對方什麼,而在意別人對我們的投射,為何說投射?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就在有當中,形成不同的人際關係模式,自己至少佔了50%的影響力!


 


「錯都是別人錯,自己要做什麼?」就像抱怨對方都發一些爛球給你一樣,試試看,從今天起拿回發球權,或換個棋下看看,對方會如何?


 


好的改變容易帶來好的結果,記住,要夠堅持 -- 時間&耐心


 



陽光心靈診所--王紫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