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聞來源:中央社   日期:2010/02/22 16:48


 


多位臺大優良導師今天說,臺大學生愈來愈脆弱,少數人不知道能做什麼,只好繼續讀書,「希望他們勇敢跨出第一步」。


臺灣大學今天舉行新春團拜及第2315位臺大優良導師故事集「15堂椰林必修課」新書發表會,多位優良導師建議學業資優的臺大學生,要多學學做人、做事,不要只會讀書。


在臺大教書31年,臺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表示,「臺大學生愈來愈脆弱」。她指出,以前的學生因為家境不好,常見打工與課業難以兼顧;現在學生經濟上沒問題,父母只要求學生讀好書,臺大學生從小到大一帆風順,「因為各方面都很優秀,反而不知道自己未來應該做什麼」。


孫璐西說,曾有少部分臺大學生,因害怕面對社會競爭,就只好一路往上讀,讀到博士還不想就業。她遇到這種學生,除了協助學生分析人格特性、專長,還會找來畢業的學長、姐分享經驗,「一定要先踏出第一步,未來再慢慢轉換、比較」。


臺大會 計系 教授林蕙真則說,很多臺大生很聰明,但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她年輕時曾因調皮的男學生處處唱反調,因此被弄哭了。後來因為調皮的學生課業表現不佳被當,她還給予補考機會,想不到促成長久的師生緣。


對於給臺大學生的建議,林蕙真表示,她常以「做事比考試難,做人比做事難,管人比做人難」與學生分享,盼學生除了應付考試外,還要知道如何做事、做人,擔任主管後更要知道以德服人,讓人願意跟隨。


臺大土木工 程系 教授李尚賢表示,臺大享有最豐富的資源,他鼓勵臺大學生思考「憑什麼拿得比別人多?」、「先拿了,如何連本帶利還給社會」,建議臺大學生可以多想想這方面的事。


臨床看法:


在門診中發現目前的年輕人普遍被上一代寵壞了!從小一路順遂的順境只會讓他們的大腦認定,順利是應該、容易是正常,與上一代的父母或更上一代的祖父母在困境中長大的哲學是完全不同的。他們(上一代)認為挫折是人生的必要經驗、吃苦就是吃補,同一情境發生時,不同信念價值觀下,兩代解讀截然不同,當然抗壓能力就不一樣囉!


我第一次遇到因自殺來求診的就是臺大的學生,原因是因為一次考試失敗(第二名!)往後陸續再碰到的也不乏高材生的個案。我慢慢地體會到現代父母親一味追求課業的表現,而忽略一個孩子的心智及人格教養的問題,這就像動物世界中生下寶寶的動物父母,忘了教牠們的孩子防禦及狩獵一樣,讓牠很難安適自在地成長,甚至無法脫離父母而獨立生活!(奇怪的是沒看過那樣的動物父母!)


現在孩子的資質不輸給我們之前的世代,但缺乏心智磨練的他們,除了大家給冠上的草莓族之外,更嚴重的是單一思考所造就的大腦呆板、不夠活絡的反應能力,這會讓雪上更是加霜,身為父母的應該深思,反問自己你們當初是如何長大的?


 王紫光 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