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聞來源:Cheers雜誌 – 2012109


 


現代人容易藉由消耗大量垃圾食物,試圖緩解焦慮、沮喪、壓力、寂寞、慢性憤怒等負面情緒。然而暴飲暴食導致體重增加,又會產生新一波的情緒低潮。專家指出,75%的暴食是由情緒所引起。


 


《真實簡單》雜誌(Real Simple)報導,當你不確定自己是否患有「情緒性暴食」(emotional eating),不妨利用下列4個問題自我檢視。


 


當你沒有感覺特別飢餓時,是否經常因為情緒低落而進食?


 


假使你並非因為生理上飢餓而需要,那麼光靠吃東西絕對無法令你感到滿足。


 


當你遭遇問題時,是選擇面對,還是打開冰箱找食物?


 


心理學家認為,用食物自我麻痺,卻不願面對、處理自己的情緒,反而會帶來更多壓力。


 


吃了少許甜點後,你會自我懲罰嗎?


 


營養師指出,如果你因為吃了一球冰淇淋而心情惡劣,過度罪惡感可能導致你接下來吃完一整盒冰淇淋。


 


你是否慣常攝取過多的澱粉類、高脂肪性食物?


 


可以保留一點彈性,容許自己偶爾「放縱」吃些高熱量食物,但得注意自我節制,不要失控。


 



臨床看法:


 


焦慮是造成暴食的主要原因,它會與食物的渴望連結如此緊密,甚至形成慣性機制,是由於大腦在初期焦慮經驗中,有了與食物美妙的相遇經驗,之後,形成渴望的連結。
當生活中壓力來的時候,焦慮感產生,潛意識浮現食物影像,渴望機制一啟動,感官的滿足暫時取代了焦慮情緒,結果往往進食過量啦!


 


重覆這樣的機制次數愈多,循環鍊的連結就愈強。
暴食女性遠多於男性,而身裁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後果,因此這類案例也往往有催吐的後續動作。

解決之道:


1.     用潛意識方式破解循環鍊,將其中連結消除,循環鍊就較無法連續動作。


2.      找出生活中其他放鬆方法,例如女性擅長的手工編織、拼布等喜歡的事(因人而異),轉移注意焦點。


3.      有個明確生活目標可加強動力,建立取代行為,可漸漸擺脫"食物癮"。


 


當然,個人對自己未來的美好期許,還是需要自己的意志力,我的部分個案的原從89分降低至2~3分,卻因隨意想著:沒關係啦!下一次再說吧!便又悄悄地再將循環鍊連結上了,初期的努力因此會功虧一匱。但只要將一點癮略過,抱著美好未來的期待,大腦的潛意識程式一改變,便可擺脫這種食物癮的恐怖束縛!


 


王紫光  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