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我的門診中似乎常會有一種巧合,同時期總會累積類似的個案狀況,激發我歸納出一些人生的提醒。
12歲的小男孩,在潛意識處理當中,竟回憶起3歲時父母親離異前的一次大爭執,痛苦而悲傷;父母親帶著呵護了18年的孩子來就診,奇怪為什麼一路疼愛,孩子仍沒有安全感;25歲剛出社會的新鮮人,談到童年,嘴角一陣抽搐,原來回憶中多是一幕幕的父母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的畫面……
孩子在7歲以前的認知,是無法判斷或過濾可能的傷害,往往直接就烙印在潛意識裡,影響之深遠甚至到成年以後。
“父母”對一個孩子來說,就等於是”家”的同義詞,一種安全的象徵。父母失去理性,恣意地狂罵時,總以為孩子尚小聽不懂,因此也不會刻意避開,其實孩子的感受能力並非完全透過與語言,光是那樣的氛圍就已足夠讓孩子啼哭哀嚎,這不是父母吵架常見到的景象嗎?害怕的種子從此開始滋長!
不同年齡的個案,表現父母親吵架所帶來的傷害,最常見的是缺乏安全感,其次是沒有自信、逃避特質、判逆個性及童年創傷。表現在未來人生的面向,影響他們對對象的選擇、情感及婚姻問題的處理能力、工作焦慮、暴力傾向等多面向,影響之廣,絕非愛孩子的父母當初吵架時所能預料的!
夫妻吵架,孩子最傷。如果一定要發生,請夫妻一起離開現場,或將孩子帶到另一個空間。記住,潛意識的情緒記憶不只畫面(視覺),也請控制音量,不要讓孩子聽見(聽覺),才能將傷害(感覺)減到最低!
陽光心靈診所,王紫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