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聞來源:醒報新聞網   日期:2010/02/01 17:50 鍾禎祥


 


減肥失敗的人一定有這樣經驗,不管怎麼努力節食,美食當前馬上破功。根據一份美國國家實驗室公布的報告顯示,暴飲暴食會影響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運作,症狀跟有毒癮的人極為類似。一旦成癮,日後要戒除對食物的依賴非常困難。


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精神科主任劉宗憲解釋,多巴胺是一種化學物質,負責腦內神經系統的聯繫。他表示,多巴胺跟人類活動能力和心理狀態有關,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獎勵機制,讓人類快樂和維持求生慾。


隨著斷層掃描技術的進步,科學家現在可以更精確地觀察人類腦部活動。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發現,在肥胖患者身上注射葡萄糖後,透過電腦斷層觀察患者腦內活動,有許多跟吸毒者極為相似之處。


跟正常人的腦內活動相比,吸毒者或肥胖患者受到葡萄糖刺激後的腦內活動十分低落。實驗室負責人王傑克(Jack Wang)表示,肥胖患者的大腦因為習慣過量食物的刺激,導致原本的多巴胺分泌減少,所以少量的葡萄糖無法達到刺激效果。為了恢復正常水平,肥胖患者就會越吃越多,無法克制自己。


王傑克形容,這就好像大腦被食物「綁架」,肥胖患者需要靠食物來恢復神經傳導,跟交過路費一樣,不然會產生情緒低落、無精打采的現象。


另外,他們也發現,遇到食物時,體脂肪越高者腦前額葉的控制和記憶能力越差。王傑克說:「所以越胖的人越難控制飲食行為。」


一位執業的私人心理醫生表示,正常人一開始會出現上癮症狀,根本原因是心理不健康,如焦慮或憂鬱。他表示,想要根除成癮症的話一定要透過心理治療。


臨床看法


「任何成癮的行為都有背後的心理需求」。暴食、酗酒、抽煙等上癮行為就像被某種特定食物或物品箝制,只要一旦開始吃上、喝上或抽上,潛意識即開始進入一個循環的程式,繞著圈圈似地停不下來,其實很類似強迫行為的程式。


我們人類的生存行為,如為求飽腹因此攝取食物,吃到一個程度,大腦會發出飽了!飽了!STOP訊號,於是我們就會停下來不再繼續進食。但如同文章所言,當我們在某種情緒下,如焦慮或憂鬱的情境,有了過度進食所帶來的放鬆經驗時,之後大腦可能就演變成樂此不疲的循環路徑,也就成了所謂暴食現象。


最佳的解決方法就是找出潛意識的循環程式,以NLP的方式處理,滿足行為背後的正向情緒需求,我們才能真正停止那樣的重覆行為!


 


 



王紫光 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